17國31位青年漢學家9月杭城追尋當代中國“腳步” ——2019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杭州班開班
來源:譯研網 作者:無 時間:2019-10-08 13:27
9月6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總協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工商大學聯合承辦的2019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杭州班開班儀式在杭州舉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傅瑋、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政策研究處處長梁川、來自17個國家的31位青年漢學家,以及研修單位代表、授課專家等出席了開班儀式。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傅瑋、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出席并致辭(攝影:張曦)
李蕊在致辭中介紹,為了推動當代漢學的發展,幫助廣大漢學研究者深入客觀地研究當代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于2014年啟動了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6年來,已經舉辦了18期研修班,接待了來自世界103個國家的551位青年漢學家。這些青年漢學家經過在中國的研修,親身體驗了當代中國的發展,通過深入、系統、多維度地學術研討,取得了很多務實的研究成果,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也為各國漢學家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她還表示,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過了70年的發展和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和制度。大家來到中國,可以親身感受中國的發展和變化,用客觀、公正和中肯的眼光去見證全面立體和真實的中國。
傅瑋在致辭中表示,在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的新形勢下,浙江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已經雙雙超過了萬億,成為了浙江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型產業,形成了走唐詩之路、賞詩畫浙江的大花園的發展格局。他希望各位青年漢學家在浙江研修期間,繼續加強文化傳播、學術研究、智庫建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陳壽燦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文化中“共榮共生”的理念,正好可以闡釋漢學的“中國性”和“世界性”,愛其所同,近其所異,以此智慧推動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交鋒和交融。今年是浙江工商大學連續第二年承辦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學員們將“零距離”體驗中國改革開放的生機與活力,品味江南古韻與吳越文化,感悟浙江發展與浙商精神,觸摸浙江文旅融合發展的經驗,為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繼續貢獻智慧和成果。

開班儀式現場(攝影:張曦)
在開班儀式上,來自俄羅斯、英國、埃及、格魯吉亞、巴西的5位青年漢學家,分享了他們的中國故事。
來自俄羅斯的阿麗娜曾在沈陽師范大學學習中文,之后進入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中國經濟,她曾于2016年和2018年兩次參與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她認為參與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的經歷已成為她專業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年漢學家代表阿麗娜(攝影:張曦)
來自英國的之晴介紹,兒時在中國香港生活的經歷使她愛上了中國文化,這股動力促使她報考牛津大學專門進行中國研究,現在她利用自身的優勢,正在中歐企業貿易咨詢和中國游客出境游研究領域施展才華。

青年漢學家代表之晴發言(攝影:張曦)
娃發來自于埃及,她在大學期間曾到中國進修一年,自此愛上了中國的歷史、文化、風俗和道德理念,這些促使她留在中國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她希望今后能夠為促進中國和阿拉伯世界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青年漢學家代表娃發發言(攝影:張曦)
來自格魯吉亞的娜提婭,于2006年起在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自由大學學習中文,后到云南大學留學。她熱愛中國電影,喜歡中國流行音樂。因為中國她還結緣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現在她與丈夫一起從事面向格魯吉亞兒童的中國傳統故事的翻譯工作。

青年漢學家代表娜提婭發言(攝影:張曦)
羅杰里奧是巴西圣保羅大學博士生,新卡爾達斯學院教授、研究員。他深深認同和欣賞中國文化廣闊的視野,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經驗,把立體的中國展示給巴西。

青年漢學家代表羅杰里奧發言(攝影:張曦)
2019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杭州班為期21天,以當代中國發展的浙江樣板為主題,研修內容包括中國政治與文化、文化創意產業與互聯網+旅游、生態保護與旅游業發展、文化產業與旅游市場互動融合等。此次研修班將邀請中國文化、政治、經濟和旅游領域的知名專家、企業家對學員進行主題授課,并展開研討;還將根據學員的專業構成,安排浙江工商大學相關學院及各合作單位高級職稱以上的科研骨干對學員進行“一對一”學術指導,并組織其分赴相關合作單位研修或者開展項目研究。這些豐富內容將有助于青年漢學家們全方位、有縱深地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了解當下中國發展的社會面貌。

嘉賓向青年漢學家代表贈送《八八戰略讀本》《馬可波羅行紀》《浙江有意思》等書籍(攝影:張曦)

與會嘉賓、老師與學員合影(攝影:張曦)
滾動新聞/Rolling news
·“伊比利亞美洲漢學研討會”在巴塞羅那舉
·馬薩諸塞州大學張恩華來北語講座
·2015年青年漢學家研修班順利結業
·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座談會隆重舉行
·BLCU中外漢學家翻譯家文學翻譯研討會順利
·黃卓越教授出席韓國中語中文學會
·斯洛文尼亞總理采拉爾來京參觀傳教士遺址
·漢學家孔飛力逝世,曾是“中國中心觀”代
·烏克蘭漢學協會訪問北語
·2016“青年漢學家研修活動”成功舉行
·CCTSS赴拉美進行多項文化交流
·“中國文化在亞非國家的翻譯與傳播學術研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將于7月
·通知 | 中國時政話語外譯高級研修班即將開
·38位青年漢學家:我們畢業啦!
·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SFATD) 成果
·中伊文化互譯與漢學發展論壇在德黑蘭舉辦
·17國31位青年漢學家9月杭城追尋當代中國“
·2019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舉行結業
·莫斯科舉辦俄羅斯漢學家“公開對話”
·“伊比利亞美洲漢學研討會”在巴塞羅那舉
·馬薩諸塞州大學張恩華來北語講座
·2015年青年漢學家研修班順利結業
·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座談會隆重舉行
·BLCU中外漢學家翻譯家文學翻譯研討會順利
·黃卓越教授出席韓國中語中文學會
·斯洛文尼亞總理采拉爾來京參觀傳教士遺址
·漢學家孔飛力逝世,曾是“中國中心觀”代
·烏克蘭漢學協會訪問北語
·2016“青年漢學家研修活動”成功舉行
·CCTSS赴拉美進行多項文化交流
·“中國文化在亞非國家的翻譯與傳播學術研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將于7月
·通知 | 中國時政話語外譯高級研修班即將開
·38位青年漢學家:我們畢業啦!
·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SFATD) 成果
·中伊文化互譯與漢學發展論壇在德黑蘭舉辦
·17國31位青年漢學家9月杭城追尋當代中國“
·2019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舉行結業
·莫斯科舉辦俄羅斯漢學家“公開對話”
學者訪談/Interview 更多>>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 ·感受中國,書寫中國 ——訪加拿大著
- ·以語言與藝術為橋梁的漢學研究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和油畫藝術家。早年曾就讀于蒙特利爾大學,獲文字學與語言學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攝影家。自20世紀70年代起便致力于漢...